期刊简介

  本学报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、菏泽医专主办的综合性医学期刊。主要刊发基础和临床论著、综述、短篇等。编委会主任庞业俊教授,副主任李玉林、吴效普副教授,委员27人,均为各学科学术带头人。


往期目录

首页>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杂志
  • 杂志名称: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杂志
  • 主管单位:山东省教育厅
  • 主办单位:菏泽医学专科学校
  • 国际刊号:1008-4118
  • 国内刊号:37-1289/R
  • 出版周期:季刊
期刊荣誉: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,获1996年二等奖,1998、2000、2002一等奖。期刊收录:国家图书馆馆藏, 万方收录(中), 维普收录(中), 知网收录(中), 上海图书馆馆藏
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杂志2001年第01期

运用泻下药点滴经验

邓兴硕

关键词:泻下药/治疗应用, 经验介绍
摘要:泻下剂(如诸承汤)药性峻利,易伤脾胃,用之不当,易生弊端,故临床不多用。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体会到,此法直捣病所,如能击中要害,则效如桴鼓,远非他法可比,仅将点滴经验简述如下: 使用标准:凡临床上同时出现:①发热、大便秘结在两天以上,或虽有大便而质硬干燥。②腹部灼热板滞,按之微感疼痛。③舌苔干燥而黄,根部较厚,即可使用泻下剂。 用药关键:①剂量不宜过小,每味泻药一般不应少于10g,其中大黄更应重用,不必顾虑便泻不止,因邪热下泄之后,其泻即能自止;如配合润下药如瓜蒌、郁李仁、火麻仁等其效更佳。②表邪未解及膈以上疾病,如痄腮、乳蛾烂喉、丹痧等,均可与解表药豆豉、山枝、薄荷、连召、桔梗、牛蒡子等并用。③高热神昏话语甚或惊厥的患者,不要顾虑邪己迫营,恐泻下之后邪毒内陷,仍可配合清热或泻热剂同用,退热作用颇为显著;但厚朴一味,其性燥,每去之不用;大热份阴者须与养阴剂如鲜生地、沙参、石斛及麦冬、玄参等同用。④使用泻下剂后,便下热臭重甚者,是药已中病,可再服1~2剂,以防热结未清而复骤;如便下清稀而热臭或热臭不重者,恐系误下,即以停用,并再服理气和胃剂,以顾护胃气。⑤虽其上述症状而伴有腹膨及肠呜亢进者,为承乏证之假象,宜谨慎使用,以免泻后邪气内陷。